耍賴
成語(Idiom):耍賴(shuǎ lài)
發音(Pronunciation):shuǎ l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欺騙、詭計等手段來逃避責任或推卸義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耍賴是指一個人利用欺騙、詭計等手段來逃避責任或推卸義務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是出于自私或懶惰的動機,違背了誠實、正直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耍賴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人不遵守承諾、推卸責任、找借口或使用不正當手段來逃避義務。它可以用于形容個人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集體或組織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耍賴來批評那些不守信用、不負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耍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誠信和責任感。耍賴一詞的出現,是因為有些人利用欺騙、詭計等手段來逃避責任,違背了社會道德規范。因此,耍賴成為了對這種行為的批評和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耍賴是由“耍”和“賴”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耍”表示玩弄、施展的意思,“賴”表示推卸、逃避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耍賴”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耍賴,從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2. 這個公司經常耍賴,不履行合同上的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耍賴”的技巧可以是聯想法。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玩弄、耍弄別人,然后推卸責任,逃避義務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耍賴”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之相關的成語,如“推卸責任”、“玩忽職守”等。這些成語都涉及到個人責任和誠信的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社會道德和行為規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一起玩游戲,但是當輸了的時候,他卻開始耍賴,說電腦作弊了。
2. 初中生(14歲):他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答錯了很多題,于是開始耍賴,說題目太難了。
3. 高中生(17歲):他們本來約好一起完成作業,但是他卻耍賴不做,說忘記了。
4. 大學生(20歲):他在團隊項目中總是耍賴,把自己的責任推給別人,讓大家很不滿意。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耍賴”。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