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臘
基本解釋
(1).干肉。
(2).猶枯竭。 黃遠庸 《大勢》之二:“若能統一國庫,實行整理 中國銀行 ,則金融與財政交相為用,則內閣或不致以窮而乾臘以死矣。”
乾臘:1.干肉。《金史·世宗紀下》:“ 遼 主聞民間乏食,謂何不食乾臘,蓋幼失師保之訓,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間疾苦也。”
(2).指尸體干枯不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朅盤陀國》:“其王壽終,葬在此城東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臘,今猶不壞,狀羸瘠,人儼然如睡。”
(3).指干梅。《初學記》卷二八:“《山海經》:‘ 云山 之上,其實乾臘。’ 郭璞 注:‘臘,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經》無此文。
成語(Idiom):干臘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干燥、冷寒的冬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臘是指冬季干燥和寒冷的時候。在中國,冬季的氣候通常是干燥的,同時也非常寒冷。干臘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冬季的特點,表達了干燥和寒冷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冬季的氣候特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冬季的生活狀態。例如,我們可以說:“今天的天氣真是干臘,一點濕氣都沒有。”或者“冬天來了,大家都開始穿厚衣服,過起了干臘的生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其中有一句:“凋其葉矣,其顧不歸。”意思是草木凋謝了,它們的目光卻不再回歸。這句詩描繪了冬季的草木凋謝和寒冷的景象,形象地表達了干臘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臘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表示干燥,而“臘”表示寒冷。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干臘這個成語,表達了冬季的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的北方常常是干臘的,一點濕氣都沒有。
2. 我們穿上厚衣服,才能抵御干臘的寒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冬季的特點聯系起來記憶干臘這個成語。冬季通常是干燥和寒冷的,所以干臘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冬季的特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冬季天氣相關的成語,例如“冰雪消融”、“寒氣襲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今天的天氣真冷,像是干臘一樣。
2. 小學生:冬天的北方經常是干臘的,沒有雨水。
3. 初中生:冬天的天氣干燥又寒冷,真是干臘。
4. 高中生:北方的冬天干燥寒冷,真是干臘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