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種
成語(Idiom):禍種
發音(Pronunciation):huò zh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引發災禍的根源或源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禍種是指災禍的種子,可以引發不幸或困難的根源。它強調了問題的起源和根本原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禍種常用于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存在會帶來麻煩、災難或不幸的結果。它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警惕和避免那些可能導致不好后果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十二·孟子荀卿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孟子和荀卿的對話。孟子問荀卿:“人之所以苦者,以其無禍種也。禍種者,何也?”荀卿回答:“君子之言曰‘言之者不知也’,行之者不果也。謂之禍種。”這個故事中的“禍種”一詞首次出現,意指言行不果斷、不負責任的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困難和災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禍種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騙局的禍種就是那個貪心的中年男人。
2. 不負責任的領導是公司內部問題的禍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禍種”與“種子”進行聯想來記憶。想象一個壞的種子,它會生根發芽,并最終導致災難和不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禍種”相關的成語,如“禍從口出”、“禍起蕭墻”等,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的搗蛋行為成為了班級紀律混亂的禍種。
2. 初中生:網絡欺凌是現代社會的禍種,我們應該共同努力遏制它的發展。
3. 高中生:不負責任的政府官員成為了社會問題的禍種,導致了民眾的不滿和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