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槭
成語(Idiom):凋槭(diāo qì)
發音(Pronunciation):diāo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興盛或活力逐漸減退,慢慢衰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凋槭是由“凋”和“槭”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凋”意為凋謝、凋零,表示事物的生機逐漸消失;“槭”指的是槭樹,是一種樹木,常用來比喻事物的興盛和活力。因此,凋槭表示事物的興盛或活力逐漸減退,慢慢衰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凋槭常用于描述一些事物或人的衰敗和凋零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人的興盛逐漸減退,走向衰落的境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凋槭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89年,齊國的襄公去世后,他的兒子慶封繼位,但慶封年幼無能,不久就被廢黜,齊國由此走向衰落。有人對慶封說:“慶封啊,你的祖父襄公就像一棵茁壯的槭樹,而你卻如同凋謝的槭樹。”從此,凋槭成為形容事物衰敗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凋槭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曾經是行業的領導者,但如今已經凋槭。
2. 祖國的繁榮與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息息相關,我們不能讓祖國凋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凋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棵茂盛的槭樹在秋天凋謝的場景,以此來聯想凋槭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凋槭這個主題的理解,例如“殘花敗柳”、“衰敗不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秋天來了,樹葉開始凋槭了。
初中生:這家公司曾經很強大,但現在已經凋槭了。
高中生:歷史上許多強大的王朝最終都凋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