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氣
基本解釋
指民眾的精神、氣概。《管子·內業》:“是故民氣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淵,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 漢 晁錯 《言兵事疏》:“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 宋 范成大 《燈市行》:“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見百為廢弛,賄賂公行,吏治污而民氣鬱,殆將有變。” 葉圣陶 《倪煥之》十九:“現在各地人民一致起來救國,又悲壯,又熱烈,足見民氣到底還保存在我們這里。”
近義詞
民心、人心
英文翻譯
1.the people's morale; popular morale
成語(Idiom):民氣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民眾的情緒和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氣是由“民”和“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人民、百姓,“氣”指的是情緒、心情。民氣表示的是人民的情緒和心情。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民眾的心情或情緒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氣一詞常用于描述社會大眾對某個事件、問題或政策的態度和情緒。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民眾的憤怒、失望、焦慮、振奮等情緒。在新聞報道、社會評論、政治討論等場合中,經常會出現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社會,人民的情緒和心情對于社會穩定和治理至關重要。因此,民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這個成語的使用也反映了人民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關注和參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民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策引起了民氣的不滿。
2. 這場災難讓整個城市的民氣都變得沉重。
3. 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民氣逐漸恢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民”字與“人民”聯系起來,將“氣”字與“情緒”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例句和使用場景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社會評論和政治討論,了解民氣在不同時期和不同事件中的表現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心情相關的成語,擴展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老師講了一堂特別有趣的課,我們班的民氣都很高。
2. 初中生:考試成績出來了,同學們的民氣都受到了影響。
3. 高中生:學校突然取消了放假的計劃,學生們的民氣都變得低落起來。
4. 大學生:校園里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整個學生群體的民氣都變得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