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突桶
成語(Idiom):糊突桶(hú tū tǒng)
發音(Pronunciation):hú tū t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或行為草率、粗糙,缺乏細致、周全的處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糊突桶源于古代民間的一種糊突器具,用于修補破損的陶瓷或木器。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言行粗糙,沒有經過仔細思考和處理,草率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的工作、行為或言語粗糙、不細心,缺乏周全考慮的情況。常用于貶義,表示不夠嚴謹、不夠細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糊突桶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糊突桶作為一種修補工具,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代。糊突桶的形象被用來比喻人的言行粗糙,可能是因為修補陶瓷或木器需要細致耐心,而糊突桶的使用則是一種草率、粗糙的處理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糊突桶是一個四字成語,由“糊”、“突”、“桶”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總是糊突桶,沒有細致考慮。
2. 這個方案太糊突桶了,根本沒有經過充分的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糊突桶的形象,想象一個人在匆忙修補陶瓷或木器時,慌亂地使用糊突桶,結果修補得很粗糙。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粗糙、草率相關的成語,如“馬虎”、“粗制濫造”等,擴展對于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書寫總是糊突桶,字跡潦草不認真。
2. 初中生(13-15歲):我做作業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糊突桶,要認真仔細。
3. 高中生(16-18歲):在寫論文時,要避免糊突桶的情況,要充分思考和論證。
4. 大學生(19-22歲):在做實驗時,不能糊突桶,要嚴謹認真,確保結果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