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
基本解釋
佛教語。指修行中的四種弊病。 宋 蘇軾 《送壽圣聰長老偈》序:“佛説:作、止、任、滅,是謂四病。”
四病(sì bìng)
發音:sì bìng
基本含義:指人類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四種頑疾,即“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好面子、好享樂”。
詳細解釋:四病是指人們在追求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四種不良心態和行為習慣。這四種病態分別是: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好面子、好享樂。
好高騖遠:指人們過分追求高位、高薪、高收入,不滿足于現狀,總是渴望更好的條件和地位。
好大喜功:指人們追求名利、功勞、成就感,追求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細節和基礎,只注重結果。
好面子:指人們過分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追求虛榮和面子,往往不顧原則和道德。
好享樂:指人們過分追求享受和享樂,沉迷于物質享受和娛樂活動,忽視了精神追求和責任擔當。
使用場景:四病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存在上述問題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者警示他人。
故事起源:四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一》中的一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一個人的心態和行為,正是指出了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好面子、好享樂這四種病態。
成語結構:四病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四”和“病”兩個詞組成。
例句:
1. 他一直患有四病,所以無法取得更大的進步。
2. 這個團隊存在四病,所以無法良好地合作。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四個病態與具體的人物或場景進行聯系,形成圖像記憶,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或者諺語,例如“病從口入”、“好高騖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的班級存在四病,所以無法團結合作。
2. 初中生:這個社會存在四病,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改變。
3. 高中生:我們要警惕四病的影響,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4. 大學生:四病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參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