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投隙抵巇(tóu xì dǐ xī)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xì dǐ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投機取巧、抵賴、推諉等手段來逃避責任或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投隙抵巇是由《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的一段故事演變而來。故事中,齊國的大夫孟孫氏為了逃避罪責,采取了投機取巧、抵賴的手段來逃避責任。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通過不正當手段來逃避責任或解決問題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投隙抵巇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不負責任、推卸責任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應該勇于承擔責任,避免使用投隙抵巇的方式來逃避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故事。其中的故事經常被引用為成語的來源。《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的故事,描述了孟孫氏通過投機取巧、抵賴的手段來逃避罪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投隙抵巇是由兩個動詞和一個名詞組成的成語,表示行為和結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使用投隙抵巇的方式來逃避責任。
2. 不要總是投隙抵巇,應該勇于承擔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成語投隙抵巇。可以想象一個人投入一個小洞中,然后通過巧妙的方法來逃避問題,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推諉責任”、“推卸責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喜歡投隙抵巇,總是找借口不完成作業。
2.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不要使用投隙抵巇的方式來逃避問題。
3. 初中生:他為了逃避責任,采取了投隙抵巇的手段。
4. 高中生:學習要勇于承擔責任,不能使用投隙抵巇的方式來逃避困難。
5.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堅持勇于承擔責任,避免使用投隙抵巇的方式來逃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