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甑
基本解釋
陶制炊器。《后漢書·禮儀志下》:“東園武士執事下明器……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 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鬼神》:“ 廬山 九天使者真君廟 門外,有石如瓦甑,光滑瑩潔,人嘗看玩之,頗有靈異。” 宋 陸游 《小疾自警》詩:“淖糜煮石泉,香飯炊瓦甑。”
成語(Idiom):瓦甑(wǎ zèng)
發音(Pronunciation):wǎ z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或行為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瓦甑是由“瓦”和“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瓦”指的是瓦器,而“甑”則指的是古代用來蒸煮食物的器具。瓦甑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如同瓦甑一樣純潔無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瓦甑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質或者自我要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瓦甑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人,他在家中的廚房里發現了一只瓦甑。孔融看到這只瓦甑后,便對家人說:“這只瓦甑非常純潔,我要像它一樣,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為。”從此以后,人們就用“瓦甑”來形容孔融的高尚品德和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瓦甑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真是瓦甑之士。
2. 她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瓦甑的高尚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瓦甑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潔白無瑕的瓦甑,代表著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行為端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古代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和語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是我們班級里的瓦甑,總是幫助別人,從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老師常常用瓦甑來形容他,因為他的品德和行為都非常優秀。
3. 高中生:他的高尚品德和端正行為使他成為了學校里的瓦甑之士。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成為瓦甑,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