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貢
成語(Idiom):納貢
發音(Pronunciation):nà g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國家或地區向中央政權獻貢物或貢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納貢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政治制度,指各地向中央政權獻上珍貴的物品或貢品。這是一種表示臣服、彰顯忠誠的行為,也是維護統一國家的重要手段。納貢制度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起源于古代封建社會,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納貢一詞多用于歷史文獻、古代文學作品及相關研究中。在現代漢語中,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國家向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或組織屈服或向其提供貢品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納貢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各地區或國家向中央政權納貢是一種表示臣服和彰顯忠誠的方式。這種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廣泛應用,并且對于維護統一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納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古代中國各地向中央政權納貢,以示臣服和彰顯忠誠。
2. 這個國家每年向鄰國納貢,希望保持和平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納貢”這個成語:
1. 將“納”字與“捺”字(nà)相連,表示向上捺去,表示向上獻貢的意思。
2. 將“貢”字與“工”字(gōng)相連,表示向工作、辛勤努力的中央政權獻上貢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歷史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納貢制度的相關知識。你還可以了解其他古代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科舉制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古代,各地向中央政權納貢是一種表示忠誠的行為。
2. 初中生:納貢制度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起到了維護統一國家的重要作用。
3. 高中生:納貢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廣泛出現,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國家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