綴宅
成語(Idiom):綴宅
發音(Pronunciation):zhuì z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迫離開家園,無家可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綴宅一詞,綴指附著、停留,宅指家園、住所。綴宅意為被迫離開家園,無家可歸。形容無依無靠,流離失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戰亂、災難等情況下的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悲慘境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二年》一書中。當時,晉國的公族成氏與宋國發生戰爭,成公被宋國俘虜,晉國的百姓也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成公二年,晉國公族成氏在綴宅的困境下,流亡到了齊國。這個故事成為了綴宅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綴”表示附著、停留,賓語“宅”表示家園、住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亂之中,許多無辜的人們被迫綴宅,無家可歸。
2. 那位老人因為家庭破裂,不得不綴宅在親戚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綴宅”聯想為一座房子上面貼滿了各種各樣的附著物,表示這座房子被人們迫不得已地附著、停留在這里,無法回到自己的家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相關的成語,如“流離失所”、“離鄉背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爆發后,許多孩子被迫綴宅,無法回到自己的家。
2. 初中生:在地震后,許多人家被摧毀,他們不得不綴宅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
3. 高中生:這部電影以戰爭為背景,描繪了許多人綴宅的生活,展現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