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轢
基本解釋
亦作“ 軋鑠 ”。1.輾壓,滾壓。 徐珂 《清稗類鈔·物品類·海青輾》:“海青輾,以石為輥軸,軋轢穀粒者。” 茅盾 《色盲》:“我只是一粒廢鐵,偶然落在這大機械中,在無數(shù)量的大輪小軸中間被搬動被軋轢罷了。”《花城》1981年第6期:“轉轍時,我聽到車輪和鋼軌摩擦時發(fā)出的刺耳的軋鑠聲。”
(2).傾軋,欺凌。 梁啟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若者持 波蘭 分離之主義,若者持 芬蘭 獨立之主義,互相衝突,互相軋轢,凌雜不可言狀。” 李大釗 《平民主義》:“在此等國家,各個市民均得覓一機會以參與市府國家的生活,個人與國家間絶沒有衝突軋轢的現(xiàn)象。”
成語(Idiom):軋轢(zhá l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á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車輪碾壓的聲音,也比喻人的行為粗暴無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軋轢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車輪碾壓的聲音,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行為粗暴無禮。這個成語源自于車輪碾壓的聲音,形象地描繪了人的行為舉止粗魯不文明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軋轢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粗暴無禮,常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不文明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些粗魯無禮的人時,可以使用軋轢來形容他們的行為,以表達我們的不滿或不贊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軋轢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交通方式。在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馬車,當馬車經(jīng)過石板路面時,車輪與路面摩擦產生的聲音就像是“軋轢”的聲音。后來,人們將這個聲音用來比喻人的行為粗魯無禮,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軋轢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粗魯無禮,完全是一個軋轢的人。
2. 這個人的行為舉止太軋轢了,完全沒有教養(yǎng)。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軋轢這個成語。想象一輛馬車在石板路面上行駛時,車輪與路面摩擦產生的聲音,“軋轢軋轢”的聲音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就像是粗魯無禮的人的行為一樣,所以可以將軋轢與粗魯無禮的行為進行聯(lián)想,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軋轢相關的成語,如“軋軋磨磨”、“軋車戛馬”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yè)總是軋轢地完成,不仔細檢查就交上去了。
2. 初中生:那個同學說話太軋轢了,老師都不喜歡和他交流。
3. 高中生:他在球場上的舉止太軋轢了,經(jīng)常和對手發(fā)生沖突。
4. 大學生:這個講座的主講人一直在軋轢地發(fā)言,完全沒有考慮到聽眾的感受。
5. 成人:他的態(tài)度太軋轢了,完全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真是讓人討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軋轢”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