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xiōng dào sǎo ㄨˊ ㄒㄩㄥ ㄉㄠˋ ㄙㄠˇ無兄盜嫂(無兄盜嫂)
語本《漢書·直不疑傳》:“人或毀 不疑 曰:‘ 不疑 狀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盜嫂何!’ 不疑 聞,曰:‘我乃無兄。’然終不自明。”后以“無兄盜嫂”指無中生有的毀謗。 三國 魏 曹操 《劐整齊風俗令》:“昔 直不疑 無兄,世人謂之盜嫂……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上者也。”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自古賢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謗不能自明者,僅以百數(shù),故有無兄盜嫂,娶孤女云撾婦翁者。”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奏選官舍操習》:“時 盛 有子僅再周歲,亦在原籍,乃知古人無兄盜嫂之謗有之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兄盜嫂
成語(Idiom):無兄盜嫂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xiōng dào s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出極其卑劣的事情,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放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兄盜嫂是一個非常貶義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極端卑劣,連自己的兄弟和嫂子都不放過。這個成語中的“無”表示沒有,沒有兄弟的道德約束和親情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兄盜嫂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背叛親人、背信棄義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一則故事。相傳,齊國太公養(yǎng)了兩只鹿,其中一只鹿生了一對小鹿,但被人偷走了。太公認為是自己的嫂子偷的,于是將她處死,但事實上是自己的弟弟偷走了鹿。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引申為形容背叛親人的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兄盜嫂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 “兄”表示兄弟,“盜”表示盜竊,“嫂”表示嫂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無兄盜嫂的人,竟然偷走了自己兄弟的錢包。
2. 這個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簡直就是無兄盜嫂的典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兄盜嫂的每個字拆分,分別記憶,然后組合起來理解其含義。同時,可以嘗試用自己熟悉的故事來聯(lián)想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無惡不作、無庸置疑等,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無兄盜嫂的人,連自己的兄弟都不放過。
2. 初中生:這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做出了無兄盜嫂的事情。
3. 高中生:無兄盜嫂這種行為是極其卑劣的,應(yīng)該受到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