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饌
基本解釋
《南史·劉穆之傳》:“﹝ 穆之 ﹞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為十人饌,未嘗獨餐。”本指招待十個客人的飯食,后用以指主人待客的豐盛酒宴。
成語(Idiom):十人饌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rén z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宴會上豐盛的菜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人饌意指十個人的宴會,表示宴會上的菜肴非常豐盛,且種類繁多。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宴會上的盛景,表達了主人的慷慨好客和對賓客的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宴會、聚會等場合中的豐盛酒席,也可用于形容其他場合中的豐富或充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一個關于十人饌的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堯的帝王,他非常重視宴會禮儀,并且善待賓客。一次,堯舉行宴會,準備了豐盛的菜肴,足夠招待十個人。然而,意外情況發生了,堯邀請的客人卻有十二個人。堯面臨一個難題,他既不愿意讓兩個客人離開,又不想讓宴會變得擁擠不堪。最后,堯決定將菜肴分成十份,讓每個人都能嘗到美味的食物。堯的慷慨和智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十人饌”成為形容豐盛宴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十人”和“饌”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十人”表示十個人,用來形容宴會的規模;“饌”表示食物或酒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的晚宴上,我們準備了十人饌,希望大家盡情享受美食。
2. 老板請客,宴會上的菜肴真是十人饌,讓人吃得飽飽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參加了一個十人宴會,桌上擺滿了各種豐盛的菜肴,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通過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宴會文化,以及其他與宴會相關的成語,如“金玉滿堂”、“錦上添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今天媽媽做了很多好吃的菜,真像是十人饌一樣豐盛。
初中生(13-15歲):我家舉辦了一次生日宴會,桌上擺滿了各種美食,真是十人饌啊!
高中生(16-18歲):那家餐廳的自助餐真是豐盛,每次去都能吃到十人饌。
大學生及以上:這家酒店的宴會真是豪華,菜肴種類繁多,堪稱十人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