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律
基本解釋
《易·師》:“師出以律。” 孔穎達 疏:“律,法也……師出之時,當須以其法制整齊之,故云‘師出以律’也。”后以“出律”謂軍隊紀律嚴明。 宋 王禹偁 《擬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碑》序:“顧茲蠢爾之徒,動我赫斯之怒。皇上諮詢百辟,繕理六軍,將興出律之師,爰擇徂征之將。”
成語(Idiom):出律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反法律或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律指的是違反法律或規定。律指的是法律法規,出律意味著不遵守法律的規定,違背法律的約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律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違法行為或違規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組織或團體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不遵守規定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律法制度。古代社會的律法非常嚴格,不遵守法律法規的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違反法律的行為,并警示人們要遵守法律法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出”和“律”分別表示動詞和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出律被判了三年的監禁。
2. 公司的違規行為屬于出律行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成語“出律”。可以想象一個人從法律的束縛中“出來”,違反了法律的約束,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法律相關的成語,如“法網恢恢”、“明知故犯”等,可以幫助加深對法律和規定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出律被警察叔叔抓住了。
2. 初中生:我們要珍惜法律,不要出律。
3. 高中生: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是出律行為,會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