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
基本解釋
◎ 大智 dàzhì
(1) [great wisdom]∶大智慧
(2) [a man of great wisdom]∶有智慧的人
詳細解釋
(1).大智慧。《荀子·天論》:“故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呂氏春秋·樂成》:“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鄒韜奮 《引起研究的興趣》:“由大智中產生大勇,由理解中加強信心,才是最堅毅的大勇與最堅強的信心。”
(2).有大智慧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凡才之所趨,乃大智之所去也。”
成語(Idiom):大智若愚
發音(Pronunciation):dà zhì ruò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聰明智慧的人不露鋒芒,反而表現得很謙虛謹慎,像是一個愚蠢的人一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智若愚是指智慧超群的人不會顯露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反而故意裝作愚笨,以達到隱藏真實才能的目的。這種行為常常是為了不引起別人的嫉妒或警惕,同時也能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智若愚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深藏不露、不愿張揚自己才能的人。這個成語在社交場合中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不要自負自滿,要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智若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莊子》一書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關智慧和愚蠢的故事,以表達自己對人生和智慧的獨特見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智若愚的成語結構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大”、“智”和“愚”。其中,“大”表示強調程度,“智”表示智慧,“愚”表示愚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大智若愚,不張揚自己的才華。
2. 那個學生雖然成績優秀,但他卻保持著大智若愚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大智若愚”與一個聰明的人扮成傻瓜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智慧超群的人,他故意裝作愚笨,這樣就能更好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的哲學思想,了解他對智慧、人生和人性的獨特見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小明是班級里最聰明的,但他卻大智若愚地和同學們一起玩耍。
2. 初中生:老師常常告誡我們要保持大智若愚的態度,不要驕傲自滿。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要學會大智若愚,保持冷靜和謹慎。
4. 大學生:在面試中,我要展現出大智若愚的一面,不過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5. 成年人: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大智若愚,不要過于張揚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