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聾
基本解釋
見“ 三日耳聾 ”。
成語(Idiom):三日聾(sān rì lóng)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rì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于某個重要事件或消息,聽到后不久即忘記,不予重視或不予理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日聾意為三天后就會忘記,形容人對重要事情缺乏持久的記憶和重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于別人的好意或勸告不予理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他人對事情的輕視和忘記。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別人的好意不予理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宋朝時期,有一個官員被派去一個偏僻的地方履行職責,他的上級特意囑咐他要記得回來報告工作情況。然而,這個官員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他覺得這些事情很有意思,于是就忘記了回去報告。當他終于回到上級面前時,上級責問他為什么沒有按照囑咐去做。官員解釋說,他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因此忘記了回去報告。上級官員聽后非常生氣,于是就用“三日聾”來形容他對工作的忘記和不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日聾由“三日”和“聾”兩個詞組成。其中,“三日”表示三天的時間,“聾”表示耳朵聽不見聲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老師的好意總是三日聾,從來不予以重視。
2. 我提醒他多次不要忘記這個重要事情,可他還是三日聾,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三天后突然變得聾了,無法聽到任何聲音,這就是因為自己在三天前對重要事情不予重視,忘記了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這個成語相關的其他成語,比如“一日千里”、“半途而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告訴我要記得帶雨傘,可是我三日聾了,結果下雨了我沒有帶雨傘。
2. 初中生:老師多次提醒我們要完成作業,可是有些同學還是三日聾,作業一直沒有完成。
3. 高中生:父母多次告訴我要注意身體健康,可是我總是三日聾,不注意飲食和鍛煉。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