屨杖
成語(Idiom):屨杖
發音(Pronunciation):jù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戴在腳上的鞋子和手中的拐杖,意味著行動遲緩,步履緩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屨,古代一種木底布面的鞋子,用來保護雙腳;杖,指手中的拐杖。屨杖一詞形象地比喻行動遲緩,步履緩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行動遲緩、動作慢吞吞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的發展緩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文觀止》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唐朝時有個叫韓愈的文學家,他性格嚴肅,言行舉止都非常規矩,所以人們常用“屨杖”來形容他。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屨杖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像蝸牛,真是個屨杖。
2. 這個項目進展緩慢,真是個屨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屨子,手中拿著拐杖,走路非常緩慢,這樣就能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展對語言的理解。例如,可以學習與行動快速相反的成語,如“如飛馳”、“疾如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跑步慢得像個屨杖一樣。
2. 初中生:這個球隊的進攻步履緩慢,就像一支屨杖。
3. 高中生:他的思維緩慢,行動遲緩,真是個屨杖。
4. 大學生:這個項目進展緩慢,就像一個屨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