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臆
基本解釋
挺胸。 唐 柳宗元 《起廢答》:“千夫翼衛,當道上馳,抗首出臆,震奮遨嬉。”
成語(Idiom):出臆 (chū yì)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言語脫離實際、不切實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臆意為言辭離開實際,說話不切實際,指人的言談不實際,不符合實際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脫離實際,不切實際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夸大其詞、夸大說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魚被捕后口中說出:“我生于江湖,長于江湖,將死于江湖”,這種言辭超出了魚的實際情況,因此被人們用來形容言辭脫離實際,不切實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臆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出”和名詞“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說法完全出臆,與事實相去甚遠。
2. 這個廣告的宣傳口號太出臆了,完全夸大了產品的功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出臆”理解為“出于臆想”,臆想指的是主觀的、不切實際的想象,通過將“出臆”與“出于臆想”進行聯想,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含有“出”字的成語,如“出類拔萃”、“出奇制勝”等,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宇航員,不過我知道那是出臆的。
2. 初中生:他的口才很好,但有時候說的話有些出臆,不太實際。
3. 高中生:政治家在競選時常常會使用出臆的言辭來吸引選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