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啻
成語(Idiom):奚啻
發音(Pronunciation):xī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犀利、尖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奚啻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奚指言辭犀利,啻指尖刻、刻薄。形容說話或文章用詞鋒利,直指問題的本質,不留余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奚啻多用于形容言辭尖銳、辯才過人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文字或文章的風格。常見于辯論、評論、文學作品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奚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公元前548年,齊國國君舜臣卓文君因為不滿齊國國君的決策,決定離開齊國。在離開前,她寫了一篇名為《離騷》的辭章,其中的言辭尖銳、刻薄,直指國君的不是。這篇辭章被后人稱為奚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奚啻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奚啻而富有說服力,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奚啻地批評了政府的錯誤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奚啻的發音“xī cì”與“犀刺”聯想起來,犀刺象征尖銳,幫助記憶奚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奚啻相關的成語,如“言辭犀利”、“刻薄尖刻”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回答奚啻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2. 初中生(14歲):老師的批評奚啻而中肯,讓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17歲):這篇文章奚啻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面。
4. 大學生(20歲):他的辯論技巧奚啻而出色,贏得了比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