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脩
成語(Idiom):乾脩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 x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形狀整潔美好,沒有瑕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乾,指天,也表示正面、陽面;脩,指修整、修飾。乾脩形容事物的外表整潔美好,沒有瑕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儀表端莊大方、言行得體,或形容事物的外觀整潔美觀,沒有缺點或污點。也可用于修飾文學作品、藝術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乾脩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篇中,其中有一句“乾脩王季,左右輔弼”,描述了當時的國君王季的儀表端莊,左右輔佐他的臣子們也都非常得體。這個成語后來被廣泛運用,成為了一種常見的修飾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乾和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一身乾脩的西裝,給人一種莊重而大方的感覺。
2. 這幅畫的構圖十分乾脩,每一筆都極其精細。
3. 她的儀表乾脩,舉止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乾脩拆分記憶,乾可以聯想到“干凈”,脩可以聯想到“修飾”。乾脩形容的是事物整潔美好,沒有瑕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事物整潔美好的成語,如“井井有條”、“一塵不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房間整理得乾脩,一點兒雜亂都沒有。
2. 初中生:老師的書桌總是擺放得很乾脩,讓人感到舒服。
3. 高中生:他的儀表乾脩大方,給人一種自信的感覺。
4. 大學生:這個展覽的布置很乾脩,每個展品都擺放得很有藝術感。
5. 成人:他的穿著打扮乾脩得體,給人一種專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