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方郎中
成語(Idiom):走方郎中(zǒu fāng láng zhōng)
發音(Pronunciation):zǒu fāng láng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醫無良、無能的醫生或藥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走方郎中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原指一個行醫的江湖騙子,他不懂醫術,只會到處行走、瞎開方子。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指行醫無良、無能的醫生或藥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走方郎中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醫術不精、治療無效的醫生或藥師。可以用于諷刺、批評醫療行業中的不良從業人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走方郎中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其中的故事描述了一個江湖騙子冒充醫生的情節。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成語走方郎中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走方郎中是由“走方”、“郎中”兩個詞組成的。其中,“走方”指行走、四處流動,“郎中”指醫生、藥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醫生治療的效果太差了,簡直就是個走方郎中。
2. 別再相信那個走方郎中,他的藥方一點用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醫生或藥師拿著一本方子,四處走動,但卻沒有真正的醫療技術,只會開一些無效的藥方,從而形成了走方郎中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醫療文化和醫道倫理,以及現代醫療行業中的職業道德和權威認證體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去那個醫生那里看病,他就是個走方郎中。
2. 初中生:我們班同學都不愿意去學校的保健室,因為那里的護士就是個走方郎中。
3. 高中生:醫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努力學習,不能成為將來的走方郎中。
4. 大學生:在選擇醫院就診時,一定要注意避免走方郎中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