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鳴鼈應
成語(Idiom):鼉鳴鼈應 (tú míng biē yìng)
發音(Pronunciation):tú míng biē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震耳欲聾,引起其他物體鳴叫或回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莊子·秋水》。鼉是一種大型的蛇形爬行動物,鳴叫聲很響亮,鼈是一種大型的龜類動物,它的叫聲也很響亮。這個成語比喻聲音非常響亮,能夠引起其他物體的回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聲音非常響亮,引起其他物體鳴叫或回應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言行引起強烈反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用樂器吹奏出了非常響亮的聲音,結果引起了鼉和鼈的鳴叫聲。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聲音震耳欲聾,引起其他物體鳴叫或回應的情景,后來被用來形容其他類似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鼉鳴+賓語+鼈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聲音如雷霆般響亮,鼉鳴鼈應,掌聲如潮。
2. 這首歌曲的歌聲嘹亮動人,鼉鳴鼈應,觀眾們紛紛起立鼓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大型動物的鳴叫聲聯系起來,想象鼉和鼈發出的聲音非常響亮,能夠引起其他物體的回應。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學習和使用這個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聲音相關的成語,如“雷聲大,雨點小”、“聲東擊西”等。同時,也可以了解莊子的其他寓言故事,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來源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的嗓音非常響亮,他唱歌的時候鼉鳴鼈應,大家都聽得很清楚。
2. 初中生:音樂會上,樂隊演奏的樂曲聲音如鼓雷般響亮,鼉鳴鼈應,觀眾們沉浸其中。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聲音洪亮有力,鼉鳴鼈應,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和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