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文縟節(xū wén rù jié)
發音:xū wén rù jié
基本含義:指文章或言辭中的華麗修辭、繁文縟節。
詳細解釋:虛文指修辭手法,縟節指繁瑣的禮儀。虛文縟節形容文章或言辭過于繁瑣冗長,注重形式而忽略實質。這個成語主要用來批評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實際內容的行為。
使用場景:虛文縟節一詞通常用于文學、辭章、演講等方面的批評。也可以用來形容過于講究形式、注重表面而忽視實質的行為或做法。
故事起源:虛文縟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在小說中,賈寶玉的祖父賈赦曾對賈寶玉說:“你這個孩子,從小兒上學,那些老師都教你的是些虛文縟節,不講實際。”這句話意味著賈赦對賈寶玉受到的教育方式持批評態度,認為他所學的只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成語結構:主要由“虛文”、“縟節”兩個詞組成。其中,“虛文”指修辭手法,“縟節”指繁瑣的禮儀。
例句:
1. 這篇文章雖然華麗,但是過于虛文縟節,缺乏實質內容。
2. 在演講中,不要過分追求虛文縟節,要注重內容的實質。
記憶技巧:將“虛文”理解為虛假的文辭,將“縟節”理解為紛繁的禮儀。通過對比虛假的文辭和紛繁的禮儀,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修辭手法、文章寫作相關的成語,如“文過飾非”、“華而不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講話時,不要用太多的虛文縟節,要講明白道理才好。
2. 初中生:寫作文時,不要追求虛文縟節,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學習文學時,要注意區分虛文縟節和真實的情感表達,以真實為主。
4. 大學生:在寫論文時,應該避免使用虛文縟節,要注重內容的實質和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