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ǎi chǐ gān tóu ㄅㄞˇ ㄔㄧˇ ㄍㄢ ㄊㄡˊ百尺竿頭(百尺竿頭)
(1).桅桿及雜技長竿的頂端。 唐 吳融 《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舊中書南廳壁間有 晏元獻 ( 晏殊 )《題詠上竿伎》一詩云:‘百尺竿頭褭褭身,足騰跟掛駭旁人。’”
(2).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卷十三:“ 王文穆 ( 王欽若 )罷將帥,朝士皆有詩, 陳從易 詩最佳,云:‘千重浪里平安過,百尺竿頭穩下來。’” 元 張養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箇乾休。”
(3).喻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宋 朱熹 《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尺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 三代 以下人物。” 夏衍 《文藝與體育的因緣》:“我希望我國的體育事業百尺竿頭,日新月異。”
(4).佛教語。比喻道行達到極高的境界。《五燈會元·徑山杲禪師法嗣·天童凈全禪師》:“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按,《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尺”作“丈”。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百尺竿頭
成語(Idiom):百尺竿頭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chǐ gān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離成功或目標非常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尺竿頭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百尺”和“竿頭”組成。百尺指的是一百尺高的竹竿,竿頭指的是竹竿的頂端。成語的意思是離成功或目標非常近,就像站在一百尺高的竹竿頂端一樣。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追求目標時,離成功只剩最后一步之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達到成功或目標的最后階段。比如,當一個人接近成功時,可以說他已經站在百尺竿頭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尺竿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張丞相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大將張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來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尋求與趙國合作對抗秦國的機會。張良散發著寒氣,衣服上結了冰,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堅定地向邯鄲城走去。當張良走到城門口時,身后的冰已經融化,他站在百尺高的竹竿頂端,向城內高聲呼喊:“我是秦國的敵人張良,我來尋求與趙國的合作!”這個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百尺竿頭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尺竿頭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結構為AABB,其中A和B分別是兩個相同的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站在百尺竿頭了,只需要再努力一下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2. 她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她已經站在百尺竿頭,離成功只差一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尺竿頭”與離目標非常近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站在一根非常高的竹竿頂端,只需要再邁出一步就能達到目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成語的用法和故事,可以豐富漢語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已經做完了作業,離放學只差一點兒了,我已經站在百尺竿頭了。
初中生:我每天都在練習打籃球,離進入校隊只差一步,我已經站在百尺竿頭了。
高中生:我已經通過了大學的錄取考試,離實現上大學的夢想只差一步,我已經站在百尺竿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