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íng yuán zhī qī ㄌㄧㄥˊ ㄧㄨㄢˊ ㄓㄧ ㄑㄧ令原之戚
《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毛 傳:“脊令,雝渠也。” 鄭玄 箋:“雝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於急難。”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序》:“ 紹定 改元,適有令原之戚,閉門謝客,因追思,捉筆紀録,不覺盈軸,以‘游宦紀聞’題之。”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令原之戚
成語(Idiom):令原之戚 (lìng yuán zhī qī)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yuán zhī q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別離或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原,失去親人;戚,悲傷。令原之戚指因為失去親人或與親人分離而感到悲傷的心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因親人離世、分別而引起的悲傷情緒。可以用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對別離的痛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個故事。屈原是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他的父親去世后,他非常悲傷。他的朋友賈生為了安慰他,用“令原之戚”來形容他的悲傷之情。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引用,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原之戚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令原”表示失去親人,而“之戚”表示悲傷之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說父親去世時,他的臉上露出了令原之戚。
2. 分別多年后,他們再次相聚,彼此的令原之戚溢于言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失去親人”和“悲傷”相關的情感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失去了親人,感受其中的悲傷情緒,然后將“令原之戚”與這種情感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了解其中的成語和典故,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聽說小明的爺爺去世了,他一定感到了令原之戚。
中學生:離家上學后,我常常感到一種令原之戚,想念家人的陪伴。
大學生:畢業離校時,我和室友們都感到了一種令原之戚,因為我們要分別去不同的城市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