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
基本解釋
(1).整齊貌。《孫子·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 曹操 注:“正正,齊也。” 元 羅愛卿 《凌虛閣避暑玩月》詩之四:“曲曲欄干正正屏,六銖衣薄嬾來憑。” 爐魂 《對于張之洞死后之湖南人》:“一夫倡言,萬人接響,其旗正正,其鼓堂堂。”
(2).恰好,正好。《西游補》第二回:“我這一日當班,正正立在那道士對面,一句一句都聽得明白。”《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又是第三箭,卻正正的射在轎框上,噔的一聲,把枝箭碰回去了。”
成語(Idiom):正正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完全、正好、恰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事物完全符合、恰好符合某種要求或條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某種情況完全符合預期或恰好符合某種要求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豳風·丘中有麻》中有“正正吾心,不忘爾居”一句,意為“我心正直,不忘記你的居所”。后來演變為表示完全符合某種要求或條件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答案正正是我想要的。
2. 這個問題正正是我要問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正正”與“正好”進行聯想,它們的發音相似,意義也有些相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正正”相關的成語,如“正中下懷”、“正義凜然”等,進一步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正正是我生日,我非常開心。
2. 初中生(13-15歲):我正正趕上最后一班公交車,沒有等到很長時間。
3. 高中生(16-18歲):我的作業正正符合老師的要求,得到了高分。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考試中正正答對了所有問題,感到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