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賦
基本解釋
古代的人口稅。 漢 有口賦、算賦之分。七歲至十四歲,每人每年出二十錢以供天子,為口賦。 武帝 時增至二十三錢,以補車騎馬匹之費。自十五歲至五十六歲,每人每年出百二十錢,為算賦。歷代或因其名,但其規(guī)定各異。 唐 劉禹錫 《蘇州舉韋中丞自代狀》:“伏以當州口賦首出諸郡,況經(jīng)災(zāi)沴,切在撫綏。”參閱《漢書·昭帝紀》、《后漢書·光武帝紀下》、《文獻通考·戶口一》。
英文翻譯
1.poll tax on children
成語(Idiom):口賦
發(fā)音(Pronunciation):kǒu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口頭賦詩,指即興吟詩或即席作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賦是指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即興吟詩或即席作文。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隨機應(yīng)變,靈活應(yīng)對各種情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賦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才思敏捷,反應(yīng)迅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一件事情或回答問題。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出色,能夠即興發(fā)表演講或?qū)懽鳌?/p>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漢代司馬相如在與匈奴使者辯論時,即興吟詩表達自己的觀點。司馬相如的才華和口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人們就用“口賦”來形容司馬相如的才能。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賦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口字表示口頭、言語,賦字表示即興創(chuàng)作、吟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口才非常好,每次演講都像口賦一樣,令人嘆為觀止。
2. 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他能夠迅速做出反應(yīng),真是一位口賦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口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臺上,突然被要求即興吟詩或即席作文,他毫不猶豫地開始了他的表演,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口賦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的成語和其故事起源,可以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口若懸河”、“口吐蓮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突然讓我即興寫一篇作文,我像口賦一樣,迅速完成了任務(wù)。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的口才非常出色,每次都能夠像口賦一樣,用詞精準、表達流利。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突然出現(xiàn)的陌生題目,他能夠迅速做出反應(yīng),真是一位口賦之才。
4. 大學生:在演講比賽中,她的即興演講讓人贊嘆不已,她的口才簡直就是口賦。
以上是關(guān)于成語“口賦”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