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diào mín fá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打擊平民百姓為目的,打壓迫害無辜,冤枉好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吊民伐罪原指以打擊平民百姓為目的,冤枉好人。現在多用來形容濫用職權,冤枉好人,迫害無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些權力濫用、冤枉好人的情況,或者用于批評某些機構或個人濫用職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吊民伐罪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員而懿,非娛以樂。君子有窮無窮,有信無信,有伐無伐。伐人者,以其伐人也,吊人者,以其吊人也。伐人者,不可為善也;吊人者,不可為惡也。伐人者,非以其伐人也,吊人者,非以其吊人也。故伐人者,其罪雖小,不可不察也;吊人者,其德雖小,不可不本也。”意思是說君子的行為應該是靜修身心,儉養德行,不是為了博取名利和享樂。君子有時候要堅守原則,有時候要寬容諒解。伐人之事,是因為他伐人的本性;吊人之事,是因為他吊人的本性。伐人者,即使罪過小,也不能不察;吊人者,即使善行小,也不能不獎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吊民”和“伐罪”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濫用職權,吊民伐罪,讓無辜的人受到了冤枉。
2. 這個機構的行為太過分了,簡直就是在吊民伐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吊民伐罪”,吊民就是冤枉好人,伐罪就是打擊平民百姓,通過聯想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權力濫用、冤枉好人相關的成語,如“倒打一耙”、“以權謀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冤枉了我,他在吊民伐罪!
2. 初中生:老師冤枉了我,說我偷了他的錢,他在吊民伐罪!
3. 高中生:政府濫用職權,對抗示威的學生進行吊民伐罪。
4. 大學生:這家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濫用職權,吊民伐罪。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