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斥
成語(Idiom):棄斥(qì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qì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棄或拒絕,不接受或不承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棄斥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棄”意為放棄,舍棄;“斥”意為拒絕,不接受。棄斥的含義是指放棄或拒絕接受某事物或某人,表示不承認或不接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棄斥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被人故意忽視、排斥或拒絕。它可以用來描述某人在團隊中被排斥,或者某人的意見被他人否定或忽視的情況。此外,棄斥也可以用來強調對某種價值觀、觀點或行為的拒絕或反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棄斥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賢良之士,他一直忠誠于國家,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來改善國家的狀況。然而,國王卻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甚至將他驅逐出國。這個故事中的賢良之士被國王棄斥,表達了他的建議和價值觀被拒絕和忽視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棄斥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棄”和動賓短語“斥”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建議被全體成員棄斥,導致項目陷入困境。
2. 學校棄斥了他的申請,他感到非常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拆分為兩個部分來記憶。將“棄”記為放棄,將“斥”記為拒絕,然后將兩個詞意聯想在一起,形成整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棄斥相關的成語,如“棄暗投明”、“拒之門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棄斥了一個新同學,讓他感到很難過。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意見被老師棄斥,他覺得自己被冷落了。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建議被學校領導棄斥,他決定尋找其他機會。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團隊中,他的觀點常常被棄斥,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