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峙
成語(Idiom):頓峙(dùn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在戰斗中停頓下來,處于對峙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峙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軍隊在戰斗中暫停行動,形成對峙的狀態。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比喻雙方在某個問題上無法取得進展,陷入僵局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峙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兩個勢力、觀點或者利益的對立,雙方都無法取得優勢或者突破。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政治、商業、社交以及其他各種場合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頓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農夫在河邊看到一只魚躍出水面,他希望能夠捕捉到這條魚,卻因為魚躍得太高而無法抓住。這個故事中的頓峙形容了農夫和魚之間的對峙狀態,也成為了后來形容雙方僵持不下的意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頓峙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頓”和“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雙方在談判中已經頓峙了好幾個月,沒有任何進展。
2. 這場戰爭進入了頓峙階段,雙方都沒有能夠占據上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頓峙”與“軍隊停下來,形成對峙”的場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文獻、政治報道、商業案例等,了解更多關于頓峙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兩只螞蟻在角落里頓峙著,不肯離開。
2. 初中生:我們班級選舉的結果一直頓峙不前,無法決定出一個班長。
3. 高中生:這場辯論比賽進入了頓峙階段,雙方觀點都難以取得更多支持。
4. 大學生:公司內部的意見分歧導致了頓峙,無法達成共識。
5. 成年人: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對話一直頓峙,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