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官
基本解釋
◎ 禮官 lǐguān
[protocol officer] 主管禮儀的官
禮官則表賀。——《明史》
詳細解釋
掌禮儀教化之官。《周禮·春官·序官》:“乃立春官宗伯,使率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禮官之屬,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史記·儒林列傳》:“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興禮,以為天下先。” 漢 班固 《兩都賦》序:“至於 武 宣 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
成語(Idiom):禮官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ǐ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官是指封建社會中負責宴會禮儀的官員,也用來形容拘泥于禮節(jié)、形式主義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官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官制。在古代,負責宴會禮儀的官員稱為禮官。這些官員負責主持宴會,確保宴會的禮節(jié)得以遵守。然而,由于禮儀的繁瑣和形式主義的強調,禮官成為了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那些過分拘泥于禮節(jié)、形式主義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官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過分拘泥于禮節(jié)、形式主義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實質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宴會場景。在古代,宴會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禮官負責主持宴會并確保禮儀得以遵守。然而,有些禮官過分拘泥于禮節(jié),忽視了賓客的感受和宴會的實質,因此被人們嘲笑為“禮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真正的禮官,對于每一個細節(jié)都非常講究。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只注重形式,完全是一群禮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穿著華麗禮服的官員在宴會上拘泥于禮節(jié),完全不顧賓客的感受,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制和禮儀文化,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或進行深入研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禮官,每次上課都要求我們按照規(guī)定的方式行禮。
2. 初中生:老師太過于拘泥于禮節(jié),完全是個禮官。
3. 高中生:政府官員應該注重實質而不是形式,不要成為一群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