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體
成語(Idiom):病體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身體不好,生病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體是由“病”和“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病指身體不適,體指身體。病體表示身體不好,生病的狀態。形容人體弱多病,容易生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身體不好,容易生病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狀態不好,功能不正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襄公因為身體不好,而不能出征,于是他派遣了智慧過人的相國子之,代替自己去征戰。在子之代理期間,他憑借聰明才智,成功地解決了一系列問題,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中的“病體”一詞即指襄公的身體不好,無法親自出征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身體不好,經常病體不離床。
2. 這臺電腦老是出問題,病體不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病體”與“身體不好,生病的狀態”聯想在一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生病的人躺在床上,身體虛弱,無法正常活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健康相關的成語,如“病入膏肓”、“病從口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生病了,所以一直病體不離床。
2. 初中生:他最近病體不斷,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
3. 高中生:這個電腦老是病體不斷,我都快要瘋了。
4. 大學生:她生病了,所以病體不適,無法參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