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戶
基本解釋
后周 顯德 五年,令鄉村中以百戶為一團,每團選三大戶為耆長,察民家之姦盜,均民田之耗登。見《文獻通考·職役一》。后因稱耆長為三大戶。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一:“ 罕 曰:‘賊者多以莊客,何以御之?’仍召每村三大戶,與之帖,使人募壯丁二百?!?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 嘉祐 以前,長名衙前除差三大戶外,許免其餘色役。”
成語(Idiom):三大戶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dà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村中的地主、富農和中農三個階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大戶是中國農村社會中的三個主要階層,包括地主、富農和中農。地主是擁有大片土地和財富的人,富農是擁有一定土地和財產的農民,中農是普通農民,土地和財產相對較少。這個成語主要用來描述農村社會中的階級分化和社會矛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討論農村社會問題、階級矛盾或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它可以用來描述農村社會中的階級分化和不平等現象,也可以用來討論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大戶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農村社會的歷史。在農業社會中,地主、富農和中農是農村社會中的三個主要階層,他們在經濟和社會地位上存在差異。這個成語的出現反映了中國農村社會中的階級分化和社會矛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大戶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村社會中的三大戶之間存在著階級矛盾和社會不公平。
2. 這個村莊的三大戶都參加了農民合作社,共同發展農業經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地主、富農和中農可以分別與三個漢字“三大戶”對應,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農村社會的歷史和發展,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大戶成語的含義和背景。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社會階級和社會矛盾相關的成語,如“土豪劣紳”、“窮山惡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是一個中農,他種了很多蔬菜。
2. 初中生:我們學校附近有一片地主家的農田。
3. 高中生:我認為三大戶問題是農村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4. 大學生:我們在農村調研時發現,三大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