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稟
成語(Idiom):牢稟
發音(Pronunciation):láo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法律、規章制度等有所了解并能夠遵守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牢稟一詞源自《周禮·春官宗伯·大司馬》:“稟,牢也。”牢稟原指固定的居所和固定的稟賦,后來引申為指對法律、規章制度等有所了解并能夠遵守的品質。成語“牢稟”形容一個人對法律、規章制度等有深刻的認識和遵守,具備守法守規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遵守法律、守規矩的品質。可以用來表達對一個人的贊揚和肯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牢稟”來源于古代《周禮》中的描述,具體的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牢稟的人,從不違法亂紀。
2. 她的牢稟使得她在工作中一絲不茍、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牢稟”拆解為兩個部分,“牢”和“稟”。
1. “牢”可以聯想到固定的居所,表示穩定和守規矩。
2. “稟”可以聯想到稟賦,表示遵守和接受。
綜合起來,“牢稟”可以理解為有穩定的居所和遵守規章制度的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法律、規章制度相關的成語,如“守法如山”、“法網恢恢”等。
2. 了解中國的法律體系和法治精神,深入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媽媽都是牢稟的人,從來不亂扔垃圾。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牢稟守紀律,不作弊。
3. 高中生:只有具備牢稟的品質,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4. 大學生: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公民應該有牢稟的品質,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