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淑
基本解釋
(1).不善;不良。《詩·鄘風·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鄭玄 箋:“子乃服飾如是,而為不善之行。” 茅盾 《色盲》四:“她怕自己找的那一個也還是不淑。”
(2).吊問之詞。猶言不幸。《逸周書·度邑》:“王乃升 汾 之阜以望 商 邑,永嘆 曰 :‘嗚呼不淑!’”《禮記·雜記上》:“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陳澔 集說:“如何不淑,慰問之辭,言何為而罹此兇禍也。”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望斯人之不淑兮,慨吾道之將微。”
成語(Idiom):不淑(bù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女子不貞節、不貞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淑是指女子不守貞節,不保持貞潔的品行。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女子的不貞行為,表示對女子的道德行為的譴責和不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淑一詞多用于文學作品、古代文獻以及口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不貞行為。在現代社會中,這個成語的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可用于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對某些人的道德行為進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淑一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一文中,文中描述了一個女子不守貞節的故事,用以警示女子要守身如玉。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不”和“淑”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之前一直是個貞潔的女子,但是最近卻被人發現有了不淑的行為。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女子應該守身如玉,不要做出不淑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淑”與女子的貞節、貞潔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也可以通過構建一個故事情節,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對于女子貞節的重視和要求,以及相關的成語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做了一件不淑的事情,讓媽媽很生氣。
2. 初中生:這個小說中的女主角因為不淑的行為而遭受了社會的譴責。
3. 高中生:他們認為女性的不淑行為是對整個家庭的背叛。
4. 大學生: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不淑行為的態度逐漸開放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