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販夫皂隸(fàn fū zào lì)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fū zào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販賣奴隸的人自己也是奴隸,比喻被壓迫者為了生存而淪為壓迫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販夫皂隸”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販夫”、“皂隸”。其中,“販夫”指販賣奴隸的人,而“皂隸”指奴隸。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販賣奴隸的人自己也是奴隸,形容被壓迫者為了生存而淪為壓迫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社會壓力下為了生存而成為壓迫者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販賣奴隸的人自己也成為奴隸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發展成了成語“販夫皂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是一個貧苦的農民,為了生活,最終變成了一個販夫皂隸。
2. 這個社會的不公正讓很多人成為了販夫皂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販賣奴隸的人,他自己也被迫成為奴隸,形成一個循環的過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成語相關的歷史背景,了解奴隸制度的歷史以及對社會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關于販夫皂隸的故事。
2. 初中生: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為了生存而壓迫他人是不道德的。
3. 高中生:在現代社會,仍然有很多人因為經濟壓力成為了販夫皂隸。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改變社會不公,避免成為販夫皂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