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謁
成語(Idiom):賓謁(bīn yè)
發音(Pronunciation):bīn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貴賓前來拜訪或接見,也可以指向貴賓拜訪或接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賓謁是由“賓”和“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賓指貴賓,表示受尊敬的客人;謁指拜訪或接見。賓謁一詞表示受尊敬的客人前來拜訪或接見貴賓的行為。賓謁也可以指貴賓前去拜訪或接見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賓謁一詞常用于描述受尊敬的客人拜訪或接見貴賓的場景,例如在正式的會議、慶典、宴會等場合,貴賓和重要人物之間的拜訪和接見。也可以用于描述貴賓主動前去拜訪或接見他人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賓謁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僖公十二年》一文中。故事說,魯國的公子賓謁前去拜訪他的朋友,但他的朋友卻對他態度冷淡,沒有好好接待他。公子賓謁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于是寫了一篇文章抱怨朋友的冷漠。這篇文章后來被宋國的文學家范曄看到,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將這個詞語“賓謁”寫入了《爾雅》一書中,并解釋為受尊敬的客人拜訪或接見貴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賓謁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賓”為主語,表示受尊敬的客人;“謁”為動詞,表示拜訪或接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賓謁了國家主席,向他匯報工作。
2. 她很榮幸地賓謁了大明星,并和他合影留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賓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受尊敬的客人,前去拜訪一個貴賓,然后在腦海中形象地描繪這個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文學作品、歷史故事和官方文件,了解更多關于賓謁的使用和相關背景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賓謁了校長,向他請教學習方法。
2. 初中生:我們班賓謁了市長,向他匯報我們的環保活動。
3. 高中生:我賓謁了大學教授,向他請教關于我的研究課題的問題。
4. 大學生:我們賓謁了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了解他們的職業發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