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杞梓木
發音(Pronunciation):qǐ zǐ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有才華、品德高尚,但未被重用或得到應有的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杞梓木是一個由兩個植物名稱組成的成語,其中“杞”指的是一種樹木,而“梓”是指一種木材。杞梓木這個成語比喻人有才華、品德高尚,但卻未被重用或得到應有的尊重。它形容了一些有能力和素質的人,但由于各種原因,他們的才華和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杞梓木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在工作、學習或社會生活中有才華但未被重用的人。它可以用來描述那些被忽視或低估的人才,以及那些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得到應有機會和待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杞梓木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勸學》。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杞梓的人,他自幼聰明才智,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后來,杞梓離開了家鄉,成為了一名官員。他在任職期間表現出色,但卻沒有得到晉升和重用的機會。最終,杞梓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平凡的生活。這個故事通過杞梓的遭遇,告誡人們不要忽視那些有才華但未被重用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杞梓木這個成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杞”、“梓”和“木”。它們分別代表了兩種植物的名稱,通過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比喻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杞梓木,雖然能力出眾,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被稱為杞梓木,因為他的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3. 那位音樂家被認為是一個杞梓木,他的才華和創作被忽視了很長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杞梓木”與才華被忽視的情境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有才華的人站在一片被忽視的樹林中,代表他的才華被埋沒了。這種視覺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荀子·勸學》中的故事,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黔驢技窮”、“閉門造車”等。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杞梓木,雖然他的畫畫很好,但老師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展示。
2. 初中生:我覺得他是個杞梓木,他的作文寫得很好,但卻總是被忽視。
3. 高中生:那個學生是個杞梓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但老師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參加數學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