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悌
基本解釋
亦作“ 友弟 ”。1.兄弟相友愛。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2).謂能與兄弟相友愛。 唐 白居易 《和答詩·和<陽城驛>》:“上言 陽公 行,友悌無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離。”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一:“﹝ 張觀 ﹞父名 居業 ,《周易》學究,性友弟。”
成語(Idiom):友悌(yǒu tì)
發音(Pronunciation):yǒu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友悌是指朋友之間的深厚感情和真誠友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友悌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友”表示朋友,指朋友之間的情誼;“悌”表示兄弟之情,指兄弟之間的親愛和友愛之情。友悌強調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支持和幫助,建立真誠、深厚的友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友悌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強調友誼的重要性。可以用于表達朋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友悌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子路篇》。孔子的學生子路問孔子如何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系,孔子回答說:“詩云:友悌吊民,斯民伐樹,吾何伐樹哉?”意思是說,詩中有說:“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關心,就像吊喪一樣,就像砍伐樹木一樣,我為什么要砍伐樹木呢?”這個故事強調了友悌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友悌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是多年的好友,他們之間真是友悌之情。
2. 在困難的時候,他的朋友都是非常友悌的,給予了他很多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友悌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手拉手,表示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和友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友悌相關的成語,如友情、兄弟情、情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之間有著親密的友悌之情。
2. 初中生:在困難的時候,我的好朋友總是給予我很多友悌的幫助。
3. 高中生:友悌是建立真誠友誼的基礎,我們應該珍惜和維護這樣的友情。
4. 大學生:友悌是大學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應該與朋友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