綰轂
成語(Idiom):綰轂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車轅上的綰線,比喻君主的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綰轂原指車轅上連接車輪的繩子,是掌握駕車方向的一種工具。后來引申為君主權力的象征,表示君主掌握國家的大權,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君主的權威和統治力,也可用于形容某個人或團體具有強大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綰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車轅制度。車轅是古代馬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車輪和馬匹,起到調整和控制車輛行進方向的作用。綰轂作為車轅上的一部分,象征著君主對國家的掌控和引領。因此,綰轂成為了表示君主權力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君主綰轂,國家才能安定。
2. 這個組織綰轂天下,無人能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綰轂”與君主的權力聯系起來,想象君主手握綰轂,掌控國家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君主權力相關的成語,如“威望素著”、“威風凜凜”等,可以幫助擴大對中國文化中權力與統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君主的綰轂之中。
2. 初中生:只有擁有強大的綰轂,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有更大的影響力。
3. 高中生:君主綰轂,不可輕易動搖,否則國家將陷入動蕩不安的局面。
4. 大學生:在現代社會,政府的綰轂應該在法治的框架下行使,以保障人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