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饌一口
成語(Idiom):食饌一口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zhuàn yī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吃飯時只吃一口,形容對食物的態度謙虛,不貪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食饌一口”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秦始皇巡游至巴蜀地區時,遭遇饑荒,民眾不得不將飯菜分給他和隨行的官員。秦始皇卻只吃了一口,將剩下的食物分給了隨行的官員,表達了他對百姓困境的關心和對官員的要求謙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待食物態度謙虛,不貪心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在分配資源或權益時,自己先退讓,讓他人先得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秦始皇巡游至巴蜀地區時,遭遇饑荒,民眾不得不將飯菜分給他和隨行的官員。秦始皇卻只吃了一口,將剩下的食物分給了隨行的官員。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成語“食饌一口”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食:吃;饌:飯菜;一:一個;口:咬一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對自己的生活要求很簡單,每頓飯都食饌一口。
2. 在宴會上,他總是食饌一口,將美食讓給別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食饌一口”與秦始皇巡游至巴蜀地區時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秦始皇只吃了一口飯菜,將剩下的食物分給了官員,表達了他對百姓困境的關心和對官員的要求謙虛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食物相關的成語,如“食不甘味”、“食而不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次吃飯都會食饌一口,不浪費食物。
2. 初中生:他對待功課就像食饌一口,不貪心,一次只專注于一門科目。
3. 高中生:面對考試中的難題,他能夠食饌一口,不急于求解,先思考再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