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
基本解釋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詩》:“用不息的斗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莊子·逍遙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茍》:“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 禹 俱傳而不息。”
近義詞
成語(Idiom):不息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斷,不停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息表示持續不斷地進行某種活動或狀態,不停止或不休息。它強調堅持不懈、毫不停歇地進行某種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堅持不懈的奮斗和努力,用來鼓勵人們不斷努力,不停止追求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息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述而》。孔子曾經說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其在明明德,其在親民,其在止于至善。”其中的“止于至善”被解釋為“不息于至善”,后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息”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學習充滿熱情,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努力學習,不息追求知識的邊界。
2. 這個球隊在比賽中表現出色,他們不息地奮斗,最終取得了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不停”“不休”等相似的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和理解“不息”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持不懈、持續努力相關的成語,如“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像蜜蜂一樣勤奮學習,不息追求知識!
2. 初中生(13-15歲):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會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不息追求成功!
3. 高中生(16-18歲):在備戰高考的道路上,我會付出不懈的努力,不息追求優異成績!
4. 大學生(19-22歲):大學生活充滿了各種挑戰和機遇,我會不停止地追求進步和成長,不息追求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