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軸
成語(Idiom):裱軸
發音(Pronunciation):biǎo z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修整、裝裱畫卷時所用的軸子,比喻人的才能或學問的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裱軸是指用來裝裱畫卷的軸子,用于保護和展示畫作。成語“裱軸”比喻人的才能或學問的修養,表示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卓越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問修養高深或才能出眾。可以用來夸獎某人在某個領域有很高的造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裱軸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修養和學問的重要性。裱軸在這里被用來比喻人的修養和才能,強調了學習和修養對于人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裱軸的結構是“裱”作為動詞,表示裝裱;“軸”作為名詞,表示畫卷所用的軸子。成語的意義是通過比喻來表示人的才能或學問的修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面廣泛,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裱軸。
2. 她的音樂才華使她成為了樂壇的一面裱軸。
3. 這位作家的作品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思想深刻,真可謂是一位裱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裱軸”想象成一幅精美的畫作,將人的才能和學問比喻為畫作所用的軸子。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藝術、文化和學問相關的成語,可以幫助拓寬知識面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畫畫技巧很高超,是我們班的裱軸。
2. 初中生(12-15歲):她的舞蹈才華使她成為了學校舞蹈隊的一面裱軸。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文學造詣非常深厚,被老師稱為文學界的裱軸。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該領域的裱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