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畏
成語(Idiom):沮畏(jǔ wèi)
發音(Pronunciation):jǔ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沮喪害怕,失去勇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沮畏是由“沮”和“畏”組成的,表示因為遇到困難或挫折而感到沮喪害怕,喪失了勇氣和信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沮畏常用于形容在面對困難、挫折或壓力時,人們產生的消極情緒和喪失信心的狀態。可以用來描述個人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難時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沮畏”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記載,公元前589年,魯國的顏回在前往齊國拜訪孔子時,遇到了一次大風暴,船只遭遇到巨大的困難。顏回因此感到沮喪害怕,喪失了前進的勇氣。孔子安慰顏回說:“沮畏何哉?沮者,騖也;畏者,制也。騖者,進也;制者,退也。沮畏者,進退兩難也。”意思是說,沮畏是進退兩難的表現,只有克服沮畏,才能繼續前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沮畏”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別是“沮”和“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要沮畏,要堅持下去。
2. 遇到困難時,不要沮畏,要勇敢面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沮畏”:
1. 將“沮”和“畏”兩個字單獨記憶,然后將其組合在一起,理解為因遇到困難而感到沮喪害怕。
2. 可以聯想到顏回在遭遇風暴時的情景,他因為困難而沮喪害怕,喪失了前進的勇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沮畏”相關的成語,如“畏首畏尾”、“沮洳之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考試前我很沮畏,但是我還是努力學習了。
2. 初中生(14歲):面對高中的學習壓力,我感到沮畏,但我知道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
3. 高中生(17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有時會感到沮畏,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20歲):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不會沮畏,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