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百身莫贖(bǎi shēn mò sh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ǎi shēn mò s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下重罪后,無論如何贖罪也無法挽回百姓對其的厭惡和憤怒之情。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百身莫贖”中的“百”指的是百姓,而“身”則是指犯罪者。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犯下嚴(yán)重罪行的人,無論如何贖罪也無法挽回百姓對其的厭惡和憤怒之情。它強調(diào)了犯罪行為的嚴(yán)重性,以及對犯罪者的不可饒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犯下重罪的人,無論如何贖罪也無法挽回百姓對其的厭惡和憤怒之情。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犯罪行為嚴(yán)重、不受人民原諒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故事講述了昭公之子莫敖犯下重罪后,無論如何贖罪也無法挽回百姓對其的厭惡和憤怒之情。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百身莫贖”,其中“百”表示百姓,而“身”表示犯罪者,意思是無論如何贖罪也無法挽回百姓對其的厭惡和憤怒之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腐敗官員無論如何贖罪也百身莫贖。
2. 那個殺人犯已經(jīng)被判了死刑,他的罪行百身莫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詫ⅰ鞍佟毕胂蟪砂傩?,而“身”則是犯罪者的身體,表示無論如何贖罪也無法挽回百姓對其的厭惡和憤怒之情。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和刑罰,以及相關(guān)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那個偷東西的人已經(jīng)被抓住了,他的罪行百身莫贖。
2. 初中生:這個貪污的官員已經(jīng)被判了很重的刑罰,他的罪行百身莫贖。
3. 高中生:這個殺人犯已經(jīng)被判了死刑,他的罪行百身莫贖。
4. 大學(xué)生:那個腐敗的政府官員無論如何贖罪也百身莫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