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zì shī ㄧ ㄗㄧˋ ㄕㄧ一字師(一字師)
謂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切磋》載 李相 讀《春秋》, 叔孫婼 之“婼”應讀“敕略切”, 李 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補遺》卷十三:“ 楊誠齋 與同舍談及 于寶 。一吏進曰:‘乃 干寶 ,非 于 也。’問何以知之?吏取韻書以呈,‘干’字下注云: 晉 有 干寶 。 誠齋 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師。’”又 清 乾隆 時有某方伯蒞 浙 ,見文牘中有“鱉子亹”三字,一吏謂“亹”見于《大雅·鳧鹥》,舊注音門,方伯謂“子即吾一字師”。見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鱉子亹》。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一字師》:“ 鄭谷 在 袁州 , 齊己 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 谷 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齊己 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 谷 為‘一字師’。” 明 黃溥 《閑中今古錄》卷一載 元 薩天錫 送 濬天淵 入朝,有“地濕厭聞 天竺 雨,月明來聽 景陽 鐘”之句,“聞者無不膾炙,惟 山東 有一叟鄙之……曰:‘措詞固善,但聞字與聽字一合耳!’公曰:‘當以何字易之?’叟徐曰:‘看 天竺 雨。’詰其‘看’字,叟曰:‘ 唐 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公俯首拜為‘一字師’。” 宋 曾吉父 《送汪內相赴臨川詩》有“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宮里近題詩”。 韓子蒼 改“中”為“深”,改“里”為“冷”, 吉父 聞之以 子蒼 為一字師。見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卷三。又 五代 張迥 《寄遠詩》有“蟬鬢凋將盡,虬髥白也無”句, 齊己 改“白也”為“黑在”, 迥 遂拜作一字師。見 宋 阮閱 《詩話總龜·評論二》引《郡閣野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字師
成語(Idiom):一字師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ì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字寫得非常工整,字跡一筆一劃都非常規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字師指的是寫字非常工整、規范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字寫得非常漂亮,每一筆每一劃都非常規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字師這個成語經常用來夸獎一個人的字寫得非常好看、規范,適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寫字比賽、書法展覽、評價學生的書寫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字師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源自于古代對于書法的重視。在古代,書法被視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人們往往把書法看作是一個人修養和品位的象征。因此,能夠寫出工整規范的字被認為是一種才華和技藝的體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一字師”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一”、“字”和“師”。其中,“一”表示一個,字面意思是一個字;“字”表示字體、字跡;“師”表示有才華、有技藝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像一字師一樣,每一筆每一劃都非常漂亮。
2. 她的書法水平很高,字寫得像一字師一樣,非常規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一字師”這個成語,可以聯想一位書法家或者一個字寫得非常漂亮的人,想象他們的字就像一字師一樣,每一筆每一劃都非常規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學習更多關于書法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可以參觀書法展覽、閱讀相關書籍或者參加書法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今天寫的字像一字師一樣,你看看!
2. 初中生:我一直想成為一字師,所以每天都刻苦練習寫字。
3. 高中生: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簡直像一字師一樣,讓人羨慕不已。
4. 大學生:我的室友字寫得非常規范,每次看到她的字都覺得她是一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