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發音(Pronunciation):dī shuǐ zhī ēn 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別人的幫助和恩情應該以更大的力量回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四》。其中的“滴水之恩”指的是一滴水的恩情,而“當涌泉相報”表示應該以涌泉的力量來回報。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對別人的幫助和恩情不應該只是以同樣的方式回報,而是要用更大的力量和行動去回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表達感恩和回報別人的時候使用,強調要以更大的力量和行動回報別人的恩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中國。有一位叫孟嘗君的國君在旅途中口渴得不得了,正好遇到一個村莊,一個老人看到他口渴的樣子,立刻端來一碗水給他喝。孟嘗君喝過水后,感到非常舒服,心生感激之情。后來,孟嘗君成為了一國之君,他想著要回報老人的恩情,但老人已經去世了。于是,孟嘗君決定修建一座泉水,名字叫做“涌泉”,以此來回報老人滴水之恩的泉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滴水之恩(一滴水的恩情)+ 當涌泉相報(以涌泉的力量回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有過滴水之恩,所以我決定以涌泉相報。
2. 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心存感激,并以更大的力量回報他們的滴水之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結構分為兩部分,滴水之恩和當涌泉相報。可以將滴水之恩想象成一滴水的恩情,而當涌泉相報則表示以涌泉的力量回報??梢酝ㄟ^將這兩部分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表達感恩和回報的成語,比如“以德報怨”、“感恩圖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教導就像滴水之恩,我們要用更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
2. 初中生: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就像滴水之恩,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他們。
3. 高中生:社會對我們的培養就像滴水之恩,我們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