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絮絮聒聒 (xù xù guā guā)
發音(Pronunciation):xù xù guā gu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啰嗦、嘮叨,形容言語冗長、無休無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絮絮聒聒形容一個人說話連篇累牘,綿綿不絕,缺乏條理和重點。這個成語中的“絮絮”表示綿長的聲音,而“聒聒”則表示嘈雜的聲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說話長篇大論、廢話連篇,讓人感到厭煩和煩躁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嘮叨的人或者某種場合中的冗長的言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的一則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叫聒噪的人,他在齊國大夫的宴會上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煩躁。后來,人們就用“絮絮聒聒”來形容那個人的嘮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絮絮聒聒地說了一個小時,我都快睡著了。
2. 她總是絮絮聒聒地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讓人很難集中注意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絮絮聒聒”與一個人嘮叨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這個人嘴巴不停地動,不斷發出綿長而嘈雜的聲音,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說話有關的成語,例如“噤若寒蟬”、“口若懸河”等,來豐富對于言語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同桌絮絮聒聒地說了一大堆我聽不懂的話。
2. 小學生:老師上課時,有個同學總是絮絮聒聒地問問題,打斷了老師的講解。
3. 中學生:班里有個同學喜歡絮絮聒聒地說自己的家庭瑣事,讓大家都厭煩。
4. 高中生:老師的演講讓我們感到很無聊,他絮絮聒聒地說了兩個小時,我們都快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