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官
成語(Idiom):祠官(cí guān)
發音(Pronunciation):cí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封建時代以祭祀祖先為名義,實際上卻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祠官是由“祠”和“官”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祠指的是祖先的廟宇,官指的是官員。祠官原本是指負責祭祀祖先的官員,但在封建社會中,一些祠官濫用職權,以祭祀祖先的名義牟取私利,甚至貪污受賄,成為腐敗的代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通常用于指責那些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的官員,也可用于形容一些以名義行事,實際上卻違背初衷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祠官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的“祠官之官,如不得逞于民”一句。在古代,祭祀祖先是一項重要的儀式,由官員負責組織和執行。然而,一些官員濫用職權,不僅沒有認真履行祭祀祖先的責任,反而利用這一機會牟取私利。這種行為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和批評,成為了祠官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原本應該負責祭祀祖先,但卻成了一個真正的祠官。
2. 他以祭祀祖先的名義,卻暗中貪污受賄,真是個典型的祠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祠官”與貪污腐敗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官員在祠堂中行賄受賄的場景,從而記住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祭祀祖先的文化和儀式,以及封建社會中的官員職責和貪污腐敗問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該成語的含義和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官員原本應該負責祭祀祖先,但他卻成了一個壞人,真是個祠官。
2. 初中生:他以祭祀祖先的名義,卻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簡直就是個祠官。
3. 高中生:祠官這種行為在封建社會是很嚴重的問題,它代表了官員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面。
4. 大學生:祠官這個詞語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官員的腐敗現象,也提醒我們在現代社會中要警惕權力濫用和貪污問題的存在。